分享RFID電子標簽遇到的一些困難
RFID技術的推廣應用同樣重要。我們需要選擇那些應用廣泛、具備較強實力、單件貨品價格校高、個性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如煙草、集裝箱碼頭、圖書出版業、圖書館、家電制造業、海關行李托運等領域進行推廣。至于應用的具體時間,大家的心里卻都在打鼓。一方面有人認為RFID技術的行業級推廣應用已經迫在眉睫,任何人都無法對它無動于衷;而另一種觀點卻又異常冷靜,認為RFID技術的全面應用至少需要10年時間。盡管應用前景美好,但目前RFID的應用仍然面臨著一些困難,其中的幾個關鍵問題是成本、標準和技術。
成本。RFID推廣應用的“瓶頸”之一,就是電子標簽的價格相對較高(相對條碼標簽而言)。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想要一家企業難堪,只要問它一個問題足矣,這就是成本。市場對于標簽成本的追求總是沒有盡頭,從20美分到10美分,現在又到了5美分,也許還會更低。對于不同功率以及不同性能的RFID系統,其讀寫距離不同,電子標簽產品價位也大不相同。在我國,國產RFID公司生產的產品中,超高頻頻無源電子標簽價格大約為1-40元人民幣/張價格不等,雖然有關公司聲稱,當RFID大規模應用后,電子標簽價格能夠降到5美分左右,但如果加上閱讀器及后端軟件系統,RFID系統的投入相對條形碼系統要高得多。由此可以看出成本是影響RFID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想它不是惟一因素。無論是國家政策導向還是企業自身發展都要意識到這一點,如果等到標簽成本降到幾分錢人民幣的時候再投入,機會已經錯過。
標準。標準之爭也就是利益之爭,甚至可以說是國家利益之爭。標準的確定不僅僅依賴于技術層面問題的解決,更依賴于各方面力量的協調。到目前為止,各個RFID企業所采用的大多是專有技術,所使用的頻率、編碼、存儲規則,以及數據格式等都不盡相同。閱讀器和標簽不能通用,企業與企業之間就無法順利進行數據交換與協同工作,從而把RFID技術的應用范圍局限在了某個企業的內部。要實現“物聯網”的構想,就必須制定一個與互聯網相類似的、詳細的、統一規范而且開放的技術標準。國外幾種標準之間的明爭暗斗,也使得中國RFID國家標準工作組左右為難。美國使用915MHz,歐盟要求868MHz,而日本定為950MHz~956MHz,中國標準則還是一個未知數。也許為了與國際兼容,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多頻技術的問題。但是這勢必又將提高芯片的成本,產生新的問題。正是因為國際上存在著這些不確定因素,所以中國國家標準遲遲無法揭開面紗,而EPC與RFID政策白皮書也仍在觀望階段。
從某種角度上說,一部標準就是其所在領域內的憲法,具有最高的權威和法律效力。一方面,其他的法規和法律性文件,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另一方面,憲法的原則精神也只有通過普通法律、法規的具體化才能有效實施。這就涉及到標準背后一個不為人所注意的環節,即對建立一套技術評測體系的需求。建立這樣一套體系的意義有三:一是在于通過分析測試環境,對RFID技術進行詳細的評測,同時收集現有RFID系統在各種不同應用環境下的基本數據及存在問題,并指明進一步技術攻關的方向;二是將分析測試環境直接與典型行業應用相結合,向全行業展示應用解決方案;三是成為一個RFID的標準驗證平臺供中國國家標準的設計、校驗與評估應用。
技術。短時間內技術上是不易取得突破的。但是和前面的成本問題和標準問題相比,它又是最容易突破的。比如標簽的制作工藝、射頻傳輸距離、讀出數據識別率、中間件、設備小型化等方面,前期的工作都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應該說,現在的資金投入已經可以取得回報了。此外,雖然在RFID電子標簽的單項技術上已經趨于成熟,但在集成應用中還需要攻克大量的技術難題。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識別率。不同性質的物品對無線電信號的干擾是不同的,通常,紙質、木質產品、農產品等對電磁信號的影響很小,在這種情況下,RFID標簽的準確識別率可以達到90%以上,但是,由于液體和金屬制品等對無線電信號的干擾很大,RFID標簽的準確識別率目前只有80%左右——離“放心使用”的要求相去甚遠。離大規模實際應用所要求的成熟程度尚有一定差距。這時候就需要購買相當專業的抗干擾RFID電子標簽,靈天智能是一家rfid電子標簽生產廠家,專業提供普通不干膠標簽,還有抗金屬,抗液體等專業性RFID電子標簽,歡迎大家前來洽談合作。
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技術人員的進一步攻關,同時也需要研究開發一套先進的、有典型情景的技術測試平臺和完整的示范應用框架,為科技人員的技術開發和產品驗證服務。不論是技術還是應用,實際上都是環環相扣。推動產業的全面發展需要考慮很多方面。就像科技部馬頌德副部長在大連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授牌儀式上所說的,“與傳統產業相比,世界各國在新型產業技術上的差距不大。重要的是協調發展問題。任何一個環節的停滯都會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我們在進一步研究RFID相關技術、推動RFID行業應用的同時,更要注重RFID的產業布局。在RFID領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們堅信,它的未來不是夢!www.tjyonghui.com